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3月20日至3月31日期间,受澳大利亚政府邀请,我和新华社、一财和21世纪经济报道的四位记者一起去新南威尔士州和西澳州采访。出发前,我向同事江宁和伯玲请教了不少关于铁矿石价格谈判的问题,这次出差,虽然也就最后几天涉及矿业,但通过和澳大利亚DFAT(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中国经贸办公室Derek Yip、力拓铁矿石业务部门首席执行官Sam Walsh、驻澳中国官员、中信泰富矿业中方高管等人的聊天,还是有些粗浅的收获和感触。总结如下:

1。交流对象们普遍认为,中国钢铁公司去年抛弃长协而去现货市场买便宜的铁矿石,是十分愚蠢的举动,给两拓留下口实。26日我们采访力拓的Sam Walsh,力拓以前是很谨慎,倾向于保持和微调长协体系的,现在都在说长协体系已经broken,因为中国去年的举动已经说明中方都不承认了。中国企业之所以愚蠢,是因为即使你要耍赖,也要看清形势,价格不是长期蛰伏而是短期压抑之后很快又往上走,在这种情势下,耍小聪明给别人留下口实得不偿失。

2。听澳政府DFAT和中国矿业企业界的人说,胡士泰案“整”了力拓,在某些角度看也有些令人遗憾。澳洲三家铁矿石供应商,BHP最强势,FMG后来者,毕竟只是利用当前的形势和中国交好,在目前不是serious player,力拓实际上对中国还是比较温和的,对长协体系也还比较支持,去年中铝要收购力拓没有收购成,是公司利益使然,是在商业规则的框架内做出自己更舒服的选择,不能政治化。澳洲的报纸实际上是批评力拓CEO对中国太软的。对中国软的公司反而给中国整,并不利于中国的利益。

3。铁矿石价格在上涨,FMG是个很大的受益者,FMG说自己不是price maker,而是price taker。中国公司想再拿它的股份,将更难,价格将更高。3月底去FMG,他们就说,SOLOMON的赤铁矿项目,不用找中国公司或银行借钱了,国际上好多银行排队借钱呢,也不会合资,因为合资给外方的股份太多,不划算。澳洲报纸说,如此好的形势,FMG在澳洲国内融资,也是可行的。FMG只有在磁铁矿项目上才找中国合作方,但磁铁矿基建投资大,成本高,风险高,中国公司即使拿到了股份,也不见得是幸事。

4。在今天铁矿石长协价翻番的情况下,两拓在pilbra业务合并的事项可能会增加不确定性,包括协议价格。因为在这一地区,力拓的基础设施资源更多,合并对力拓来说不大划算。

5。澳大利亚接触到的中国人,大多批评国内钢铁企业自己屁股没有擦干净,大型钢铁企业每年长协价有猫腻,回来还转手以高价卖给国内没有进口资质的企业。这里面滋生了贪污腐败,也不利于对外价格谈判。这几天和采访对象和同行业在讨论,为何此前国内太少有报道去揭露这个生态圈?是否可以算算国内大钢厂每年的利润,多少来自生产利润,多少来自投机?是不是因为产业媒体容易和企业走的很近,陷入了中国企业单方面的陈述和逻辑?或者所谓的“一致对外的国家利益”掩盖了国内的利益纠葛?

6。国内很多钢企现在都在叫亏损,但亏损怎么不让它倒闭呢。某中国在澳矿企的负责人说,还在叫,说明他们还没死,说明还有钱赚,如果死了,就听不到他们叫了。根本原因,是需求还在,而且需求在增长。只要需求在一天,铁矿石价格就要涨一天。这是痛苦却无法回避的现实,不能怪市场,只能内部进行改革,不能自己不动,要求市场为你改变。一位中方政府官员说,中国产能过剩,还是要内部改,而且从澳大利亚进口品质这么好的钢,拉回国内,拿去造螺纹钢,实在是大材小用,极大的浪费。国资委和发改委也应该反省,以前人家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求你入股的时候,你怎么决策的呢?为何当初一定要求控股,导致很多好机会付之东流呢?

7。现在批评人家澳洲政府通过FIRB审批卡中国,却不想想,人家澳洲政府肯定是为本国利益服务,一旦出现国家利益冲突,就会叫停。我之前也不懂,凭什么一个商业交易就涉及国家利益了,这次澳洲DFAT随行人员和我做了私下的解释,我有豁然开朗之感。他说,你中国是个大买家,你肯定是希望价格低的,你这个买家现在入股力拓,成了卖家,你肯定出于私心,希望压低价格。这样导致的结果是,1.政府税收少了;2.整个市场价格压低,其他铁矿石企业的出口价格也压低了,政府税收更少,不利益澳洲企业、政府和民众的利益。而且,中国公司此前的很多交易的确显示出强烈的控制欲,老想控股,管理上总是集权式的,与澳洲本土的“放权”管理相左,人家不适应你,所以害怕你,害怕你成为大股东,所以宁可和他们了解的BHBP合作,起码BHBP同为供货商,合并不会出现有违其基本利益的事情。这也还是商业利益使然。

而且,正是因为铁矿石领域是寡头垄断的状况,澳洲政府才不敢让你中国企业进来,因为你进来了,影响力就会很大。如果是煤炭领域,企业比较多,竞争比较多,你中国公司100%控股一个企业也没啥好担心的,譬如兖州煤业对felix的成功100%股权收购。所以,澳洲政府当初延迟批准,才是理性的,正常的选择,换了中国政府或者任何有点责任心的政府,都不会轻易批准。此外,FIRB当初并没有否决中铝对力拓的收购,只是延期。FAT的人和我解释说,延期是再正常不过的,30天根本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交易,光一个合同就700多页,FIRB要咨询很多部门,才能决定到底批准要提什么附加条件(under conditions)。当初兖州煤业收购felix,也是延期了两三次,提了五个条件。

8。出差这些天发现Australia Fanancial Reivew几乎每天要花几版报道和中国相关的资源资产交易及其他,写得很深入具体,提供了交易对方的采访和视角。中国媒体、企业和读者对美欧以外的国家,实际上都缺乏了解,如果到出了大冲突的时候才去了解,难免会意气用事或者被利益一方利用。

话题:



0

推荐

陈竹

陈竹

47篇文章 13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记者,报道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领域。 工作日志:http://i.caing.com/zhuchen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