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0年对BP来说是难忘的一年,不瞒大家说,我希望这一页尽快翻过去。”

说这句话的是BP中国区总裁陈黎明。

12月2日,BP中国邀请在京的二十多家媒体记者在国贸吃了顿饭。BP的媒体活动向来少,在我印象中,最近两年,在北京办的最多也就三次吧。第一次是2009年1月陈黎明刚刚从南非沙索调到BP,搞了一个记者见面会。他当时颇为紧张,记者问到的很多问题,他都谦虚地一指传播总监赵元恒。第二次是今年年初BP新上任的负责媒体事务的副总裁来北京,找了几家媒体交流切磋,记得那位副总请教新华社记者,如何看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我悬着的笔如何也落不到本子上去,干着急。第三次是今年6月在上海世博会现场召开2010年世界能源统计数据全球发布,在北京也搞了一场,但可能担心媒体会纠缠于墨西哥湾事故,所以只小范围邀请学者和研究机构代表。

噩梦总有过去的一天。7月15日,堵漏宣告成功,9月19日,救援井底部压井成功。截至今年11月底,BP资产处置筹资210亿美元,这与它之前250亿-300亿美元的筹资目标已相当接近。12月2日这天的媒体见面会上,我也多少感受到大难不死的庆幸。也许也谈不上什么大难不死,但的确有那么一两个时点,美国政府和BP高层都对企业的命运抱以相当悲观的态度,还记得某国际投行在炎炎夏日抛出一份鼓动中石油鲸吞BP的分析报告,让我惊叹投行也可以如此标题党。

BP一位高管席间私下说,经历一次磨难也是好的,你看到谁是你真正的朋友,谁又在你最需要他的时候露出最势利的嘴脸。

陈黎明讲了一段故事。他说4月20日听闻墨西哥湾事故后,他的很多中国朋友都过来为更好的堵漏方案献计献策。他的司机也搞出一个简单的应对模型。陈和他的北京同事甚至将这个模型快递至美国办公室,尽管理性告诉他这是徒劳——千米水深,压力那么大,温度那么低,还有可燃冰,这场事故已经发起了人类应对泄露事故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产业动员。

BP最终事故调查报告出来以后,陈打印了几十份(据说打印一份就需要5000元成本)。他将这些报告送给中方合作伙伴,包括对应政府监管部门、三大油公司和各大研究机构。数据详尽的失误总结,成了最抢手的礼物。我清楚地记得傅成玉曾经说过,由于深海技术这块欧美存在出口限制,所以中海油仅有一台深海机器人,而且是租了别人的厚着脸皮不还。而BP这次事故动用了16台机器人连续作业。仅这一细节,你就明白中国的深海开采和事故应对技术和国际大牌IOC差得有多远。也正是这个原因,BP事故发生后,只有埃克森美孚、壳牌这样的同级别大佬才有资格指指点点,中国三大国企都躲在后面暗叹,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该是多么地手忙脚乱。其实咱还没这个资格暗叹,因为咱们的技术,还根本没有办法开采几千米水下的石油。要说赔偿,BP二、三季度共计提拨付390亿美元,而中石油在大连的爆炸漏油事故后,又拿出多少钱用于清理和赔付?

BP做错了事,承担了责任,付出了代价,它说它要将这一页翻过去了。而那同样做错了事,没有承担相应责任的,也许都忘了它曾经有过这么一页。这也是差距。

话题:



0

推荐

陈竹

陈竹

47篇文章 13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记者,报道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领域。 工作日志:http://i.caing.com/zhuchen

文章